相關連結Links
分享園地

《陪伴目睹兒》服務目睹兒少家庭的感動、感觸及照顧身心小魔法   

  2024.12.13 陳盈心 諮商心理師

    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甚深,於陪伴目睹兒少及過去受暴而離開婚姻關係,獨自扶養孩子的婦女們,不僅感受到那些艱辛的部分,也常看見他們身上帶著一股堅毅的力量與勇氣。

    孩子們努力透過自己的方式調適與適應著不同的改變與生活。家長們則努力的支撐著這個家。當孩子們於被陪伴裡,能夠感到安心並自在地呈現自己時,是身為心理師這份職業裡可以感到滿足的某些時刻。因為裡面有著孩子願意交託的信任,也是我認為在療癒裡很基礎而重要的區塊。而隨著這些年服務的過程,會越想將重心轉移至家長身上。因為離開受暴環境的婦女面對的是一條更崎嶇而挑戰的路。這條路徑往往是她們過去不熟悉且充滿未知的。

   當離開婚姻後,需要開始真實地看見「我自己」與「照顧孩子的日子」;開始感受到真的只能依靠自己,以及接觸到內心的失落;需要在身心疲憊的狀態中不斷地幫自己加油打氣;經濟的壓力、權衡生活中各項事務,確保可以照顧到孩子與生活的根基。在某些時刻,還有創傷畫面也可能不請自來。來自外在與內在的壓力湧現之時,如何可以支撐住自己,需要好大好大的力量。因而若能提供適度的支持,我想著或許也能帶來一點生活的緩衝,緩解部分的壓力並讓家長有些許力量再去支撐孩子。

    回想起這些離開受暴環境的婦女們,會讓我想起禪卡的其中一張卡片,『勇氣』:那是一朵白花從石縫中長了出來。象徵著在困難的生存環境中,依舊可以活出自己的樣貌;而那開出的花就像是陽光一般的明亮;當花是一顆種子時,它是堅硬的,無須害怕危險。但當開始長出芽後,它是容易遇到風險的。雖然在受暴的環境中已是艱難的,但開始獨自照顧自己及孩子的生活,卻是另一條未知與挑戰的道路。在走上這條路徑時,因為充滿挑戰,身與心也會在不知不覺之間變得用力。因為大腦面對尚未安頓下來的處境會發出警覺的訊號,而這訊號會影響身體的機能,讓肌肉及身體變得緊繃。交感神經持續的支持這樣的備戰狀態,以避免危險發生。因而當遇到某些教養的議題時,家長的情緒容納之窗經常難以再涵納而會出現自動化的本能反應,產生親子衝突。然而這些也是家長所不想看到的。

    家長若要減少上述這樣緊繃難受的迴圈,該怎麼辦呢? 或許是,我們要開始去願意正視與看見,有時候自己真的已經很累了,需要好好的休息在忙碌的生活中,除了孩子與其他事務,還有一個人需要關心與照顧,而那個人就是『自己』。這份可以回過頭來開始感受與看見自己的行動,對很多婦女來說是很困難的,因為很多照顧者看見的會是別人的需要。然而當自身的需要少被關注時,身心其實容易在未察覺的狀態下與孩子這個年紀被陪伴的需求相互碰撞而彼此受傷。因而,『適度而刻意地撥時間給予自己,反而是關照了彼此』

    很多家長會說,我知道,但是真的沒有時間!然而讓我們思考看看,是否真的是沒有,或是因為真的過於忙碌而乾脆放棄去感受。

    其實給予自己沉澱,有時無須一段很長的旅行或一整個周末。相反的,我們可以是很持續的『在每天每天的生活中,少量卻穩定的給予自己一個安頓的時光』。例如:

~在工作之間給自己五分鐘到某個地方,單純地喝幾口溫熱的咖啡;

~或是刻意停下來,撥幾分鐘給予自己身體好的撫觸,帶給自己溫暖;這可以增加副交感神經的作用、減少壓力賀爾蒙,帶來較放鬆或安穩的感受(用雙手接觸胸口、接觸需要被自己關照的身體部位,單純的感知身體溫度、對自己說安撫的話),可能是感受陽光照在身上、微風的觸感或吃下喜歡的第一口食物時,食物的味道。

    透過正念(mindfulness)的練習,幫自己撐開活在當下的時光,身被自然地照顧,心也就有機會緩慢下來了。

    下次感到繁忙或是肩頸痠痛時,或許能刻意為自己按下暫停鍵,問問自己,你好嗎?給予身體一份支持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