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生分享》我在實習中看見目睹兒的傷
姓名:嘉嘉
在暑假兩個月的實習期間,我有幸在幫助目睹家庭暴力兒童的善牧基金會台中中心服務。實習初期我對目睹兒並不了解,在我的想像中目睹暴力的孩子應該是安靜的、害怕的,甚至是無法溝通的,但這段時間的實習不僅讓我深入了解目睹兒所面臨的挑戰,也讓我更加理解家庭暴力對兒童心理和情感的深遠影響。目睹兒並不僅是暴力的「旁觀者」,也是直接受到家庭暴力波及的受害者,這種暴力可能改變他們成長的軌跡。
家庭暴力帶來的傷害不限於身體暴力,更多時候是心理與情感上的創傷。在實習過程中,我接觸到了許多不同年齡、背景和個性的兒童,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在充滿暴力的家庭環境中成長。這些兒童有些很難表達自己的情感,甚至對社工介入服務時表現出冷漠或退縮,這都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在家庭中長期暴露於暴力和恐懼之下,導致情感上的封閉。
在進來善牧基金會台中中心實習前,我在教會曾經接觸過一位十三歲的女孩。她的父親經常酗酒,並在醉酒後對母親動手。女孩不僅目睹了這些暴力行為,還曾多次試圖保護母親而遭到父親的言語威脅。由於家庭暴力的長期影響,我經常碰見她與其他孩子發生爭執,女孩顯得很激動和煩躁。從她的眼中,我看到她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敵意。在那時,我並不覺得這會跟女孩的家庭背景相關,只是覺得女孩可能來到了叛逆期,讓所有尖銳的情緒被放大了。但在實習過程中閱讀的書籍及社工的教導,都提醒我認知到女孩這樣的行為模式可能來自對父母暴力的模仿。對她來說,暴力成了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是她處理困難情境時所學會的唯一方法。而我能做的就是幫助女孩學習如何以和平的方式解決衝突,並且逐步降低她對外人的敵意。
實習經歷讓我看到,目睹家庭暴力的兒童如果沒有及時的輔導與支持,可能會在未來的人際關係中重複父母的行為模式,甚至成為施暴者或受害者。在心理層面上也會受到傷害,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面臨情緒上的問題,如焦慮、抑鬱、自我價值感低落等。正因如此,我更理解善牧基金會在他們復原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在跟著社工去訪視時我也面臨了一些挑戰。我對訪視的個案來說是一張全新的臉孔,他們通常對陌生人充滿了不信任,特別是在經歷過家庭暴力後,他們對外界的防禦心很強。在建立信任的過程中,社工常常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讓孩子感受到是安全且值得信任的。另一個挑戰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知悉這些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如此多的傷害,我有時會感到無力,但這些情緒必須在專業工作中學習控制,不能讓自己的情感影響到與兒童的互動。在跟訪過程中,我也見習了社工如何在面對這樣的情境時保持專業距離,同時提供情感支持。
儘管面臨挑戰,這次實習也讓我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我學會了如何與受創的兒童進行有效的溝通,並且了解不是每位目睹兒的反應都是相同的,所以需要依照孩子們的創傷經驗去使用不同的輔導方法,針對性地制定輔導計畫。在善牧基金會實習的過程,對我來說不僅是一次專業技能的提升,更是一段心靈的洗禮。我了解到,這些兒童的成長道路充滿了挑戰與傷痛,但如果能及時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與支持,他們有機會重拾信心,過上更健康、更有希望的生活。我深感自己未來在踏入社工領域中的責任重大,希望能夠繼續學習和進步,幫助更受傷的孩子,讓他們擁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