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教養》如何建立正向親子互動
邱羣倫 諮商心理師 你是不是在為人父母之後,總覺得你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小孩,二十四小時都不夠用。生活過得越來越沒品質,如果再加上隊友不給力,一定讓生活更不好過。以下就分別就兩個議題來做探討:如何成為一個「足夠好的父母」以及「與你的伴侶如何分工」來做描述。
♥如何當一個足夠好的父母? 從出生到現在,從來沒有一門知識是教導如何成為父母。每個人都是在陪伴孩子面對未知世界的過程中,一點一滴在學習讓自己成為更好的父母。更有可能的是,我們會從自己成長過程中,將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直接套用在自己跟小孩身上。 我相信為人父母面對各種壓力,有時會顧著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卻忽略他們的心理需求,甚至為了讓他們不吵不鬧,無限制的給予物質滿足或使用高壓的打罵管教,造成孩子更嚴重的問題。我們不需要是一個完美的父母,但要盡量做到足夠好。什麼是足夠好呢?許多專家學者都致力於如何教導父母用更正向的教養方式來跟孩子互動,促進親子關係和諧以及兒童的適當發展,而當中利用親子遊戲做為互動情境的治療策略更不在少數。遊戲是孩子最容易感受快樂和放鬆的時刻,也是他們最容易跟別人建立關係的情境。遊戲是孩子的語言,跟孩子一起遊戲,除了像是在跟他一起溝通互動之外,也可以從旁觀察孩子內在世界。那在跟孩子一起遊戲時,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呢? 避免命令:任何形式的命令都會讓主導權轉移到父母身上,例如「給我紅色積木」、「可不可以畫一朵花?」、「我們一起玩拼圖」…等。不妨以「今天我們要從哪裡開始玩?」讓孩子帶領你一起遊戲。 透過回應與描述,來取代問問題:在跟孩子遊戲時,我們可能會透過問問題,例如「這是什麼?」、「哪一個是壞人?」試圖想讓孩子學習,但這可能會打斷孩子的表達。孩子遊戲時,只要重複他說的話,例如孩子說「這是一輛車」,你回應「這裡有一輛車」,就能讓他知道你有在聽,而且你是接受和了解他。另外,也可以把孩子正在做的動作說出來,例如「你把車開到公園,停在停車格裡」,讓他知道你正在注意他,也能幫他在專注當下活動的過程,統整想法和行為。 多用鼓勵取代稱讚:明確告訴孩子你喜歡他做的東西或表現,如果我們說「你畫的好漂亮」雖然第一時間會感覺開心,但同時也可能讓孩子想要被肯定而失去之後的自發性跟創造力。他會想要畫出父母想要的東西。如果改成「我看到你很用心地在畫圖」,不僅讓他開心、更有自信,也讓他知道哪些行為是被接受的,也能增加他表現適當行為的動機。 或許剛開始使用上述技巧會讓親子雙方都不習慣,但以上原則只是提供我們一些做法,讓我們跟孩子能更正向的互動。每天可以這樣跟孩子遊戲至少10分鐘的時間,相信會增進親子關係。
♥伴侶之間該如何分工? 在傳統上「男主外,女主內」,是常被提到的家庭分工方式。傳統文化以男性為尊,所以男性不做家務,是有傳統價值的支持。譬如,傳統上是說男生不能進廚房,甚至嚴格一點的,是不能做家事。類似的道德說法,還可能變成禁忌。但隨著現代觀念越來越自由開放,「女主外」的狀況也越來越多見,家庭分工的說法是不是需要改變?不管是婚姻關係,或者是親子關係,如果成員能夠相互合作,都能促進家庭成員們的心理健康。因此如果父母都需要在外工作,養育子女以及家事分工上,就需要同時落在兩個人身上。若雙親能夠共同合作參與家庭大小事,這也會帶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示範。 另外,角色的轉換跟平衡也很重要。在有了小孩之後,我們的生活似乎就只剩下爸爸或媽媽這樣的角色。但往往這樣生活很容易感覺疲憊,原本兩人的關係也會被影響。需要去分配在生活中除了父母的角色之外,你們有沒有伴侶之間的互動,又或是專屬於你自己的個人空間。這對重新回來做父母都會更有能量。 我們的生活不能只是一個角色,除了父母之外,自己以及伴侶的角色也重要。不妨思考一下現在的生活,在你自己、父母以及伴侶的角色各佔多少?有沒有需要調整的地方?又該如何調整?透過伴侶之前的溝通又或是適時給自己放一個假,這都是很值得我們去思考且為自己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