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連結Links
分享園地

《專家經驗分享》目睹暴力兒少重要陪伴者--社工改變孩子新的起點

文/善牧研發專員楊雅華

輔導目睹家庭暴力的孩子,這是多數人對目睹社工的印象,社工陪伴孩子玩遊戲、畫圖、看繪本、聊天說話,這些陪伴到底對孩子有甚麼幫助?真的能夠讓孩子改變嗎?有些孩子喜愛人的關注,目睹社工與孩子安全的信任關係,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探索成長;但也有孩子因為暴力創傷失去對人的信任,排拒與他人接觸。


曾有個愛耍酷的小男孩,常有很多搞笑的鬼點子,但只要碰觸到相關的敏感話題,就像引爆地雷,插話吼叫,胡亂扭動奔跑,經過幾次混亂的大爆發後,漸漸地他可以用自己的創意面對難題,發現生活的小快樂,某次碰巧又聊到家庭,原以為他會如往常迴避或裝傻,沒想到他很認真地在紙上寫下想對家人說的話,接著將紙張撕成一片片,包成一顆球,他對著球小小聲喊著:「再見!」,便帥氣地將球丟入牆角的垃圾桶。
處於衝突的成人是家庭暴力的核心,孩子往往是無能為力的旁觀者,受限於只能「目睹」的角色,他們其他的能力彷彿也被剝奪,成了無聲的沉默者。因為恐懼,他們關上了和父母連結的那扇門,但可能同時也切斷了感受自我、與他人連結的開關,無感、沒有想法、跟著直覺暴衝,不要太認真想太多,就不會感覺痛苦。


目睹社工的陪伴是幫助孩子用自己的步調和方向前進,在安全的準備中,練習感受真實的自我,看見自己的能力,這過程並不容易,有時自在釋放,有時也會卡關撞牆,不論前進,或是停下,甚至後退,我們尊重孩子的腳步,因為我們相信孩子擁有力量,能夠找到自己的出口向前走。
除了陪伴孩子,目睹社工另一個工作則是協助增進親子關係。暴力不只造成傷害,壓力和焦慮同時也會阻斷家人關係的連結,家長會因為愧疚、懊惱、罪惡感,不知該如何了解孩子的真實感受;孩子則是看著大人受苦、煎熬,有些話就吞了回去,漸漸疏離的關係只靠著日常生活的對話維繫。


某次有位孩子的媽媽終於鼓起勇氣向法院聲請保護令,開庭後,爸爸脾氣又更暴躁了,因為一家三口都還共住在一起,媽媽很害怕保護令激怒爸爸,也擔心孩子可能遭受危險,有些後悔自己讓家裡的氣氛變得緊繃又糟糕。我詢問媽媽是否願意嘗試和孩子一起聊聊彼此的感受,雙方同意之下,就著近來的生活話題起頭,沒想到孩子就自然地說出對家庭氣氛變化的感覺,以及猜想而來的原因,媽媽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孩子原來看著、聽著、想著這麼多事。


重新拉近親子關係,不是容易的行動,若是處在衝突的情境,可能說錯一句話,馬上觸礁翻船。目睹社工陪伴親子增進關係,先要做條連接線,協助雙方接收對方的善意,感受彼此對關係的在乎和付出,這份同理與依附關係的支撐,才能接續面對生活衝突的挑戰;當親子有著互信的關係基礎,各自能坦誠表達感受時,目睹社工則是台翻譯機,傳譯雙方語言訊息中的情感需求,一步步地讓親子能走向同理、和解、協商和合作。


選擇改變,這是不容易的決定,難得的是,我們看見許多孩子和家長沒有因此放棄,持續與社工一起合作,面對生活的難題。這條路沒有快速到達目標的捷徑,更是得靠自己踏實地體驗、感受和行動,我們相信這段起伏過程的體會與學習,都將長出屬於自己珍貴的生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