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連結Links
分享園地

《社工心得》菜鳥社工的小小心得

 

作者:趙亭傑

嗨!大家好 我是善牧基金會的社工,在這個單位服務即將來到第二個年頭,也很榮幸自己在這段期間與同事、很多位的家長和孩子一起共事,在協助這些家庭的同時,我也深深體會到,其實他們也帶我成長了很多,每當接觸一個家庭,從剛開始到服務期間,甚至到最後要結束時,每個時刻都充滿著讓人難過、開心、心疼、溫暖等等非常複雜的感受,不過我的心中永遠都想對他們說:「辛苦你們了,你們真的非常努力了。」在每次接觸家庭,從孩子或家長口中,說出它們經歷的故事,我自己也會反思,如果這些故事發生在我身上時,我該怎麼做呢?如果是我,我可能會想要放棄、逃避,甚至擔心著萬一下次又發生恐怖的事情我該怎麼辦法的想法;但是他們都非常的堅強,即使帶著害怕和擔心的心情,仍然嘗試面對,並且沒有放棄找到讓自己最安心的辦法,我希望自己重視的對象也可以安心的度過每一天。

 

在服務許多家庭中,我最常接觸的對象是讀幼稚園跟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他們散發著天真、可愛惹人喜歡的特質,但也因為他們懵懵懂懂,在家長發生衝突時,他們往往是最無辜的受害者,很多的孩子即使親眼目睹暴力的過程,也無法了解暴力事件的原因,僅能記住自己印象深刻的事件和感受,也嘗試著想要擺脫這些非常恐懼的遭遇。每當在我服務過程中,孩子感受到類似經驗時,他們通常會有兩種非常特別反應,第一種是不斷的描述先前的目睹暴力事件,乍聽下來會覺得沒頭沒尾或是他們所說的話像是跳針般,不停地重複描述,但如果細心的了解和關心他們的感受,你可以體會到他們的不安以及期待著這個不愉快的經驗可以有著舒緩的方式,也因此在現實中,這些孩子常常會有很大的情緒,或是讓人錯愕的霸道、固執、想主導一切的想法或行為,其實這些孩子只是希望能讓自己有安全感一點,有力量一點,以面對這些恐怖的經歷,甚至也希望自己可以有很強的能力可以保護受到家暴的家長,這些通常是目睹暴力後,孩子們自然而然的反應,他們本身也不理解這樣做的原因,確實讓人頭疼、甚至讓人漸漸不喜歡他們,其實他們要的只是希望能夠擺脫那些讓自己不安的感受,也需要其他人示範更適合的互動方式,避免又進入暴力循環中。

 

另外一種類型的孩子為一旦面對焦慮的事件時,會不由自主的逃避、轉移話題,或是不停的分心;從孩子的反應下可以深深的感受到他們的不安,其實他們也不知道怎麼了,只知道:「我好討厭這些事,我不想要再聽到它們了」,便會很本能的閃開;不過可以想像,在一般的生活中,當孩子有這些行為時,往往會被家長及老師指責,「大人在跟你說話,你這樣很沒禮貌」、「專心一點,不要再弄那些有的沒的」, 但對孩子來說可能是種無形的壓力,就像是當大人們正在為一件事情感到困擾或焦慮時,卻被別人用否定的語氣打斷,甚至被要求去從事自己不喜歡的事!在孩子還小時,或許願意乖乖地配合一下子,但當孩子年紀更大了,很容易出現反駁、生氣的情緒,在這樣的循環下,也加深了衝突,若是發生在受暴的家長跟孩子身上時,就便成了兩邊都不好受的結果,原本對對方有著深愛的情感,也因為在數次的衝突下,越來越有隔閡。每當在自己工作時看到協助的家庭有這種情況,不禁感到難過,明明孩子或是家長都深愛著彼此,但因為困在自己的情緒中而產生誤會或隔閡,真不是我所樂見的。

 

不過在許多讓人心碎及失落的情況下,還是會出現讓人暖心或是直呼不可思議的事情,如當家長為了孩子做出一點點的調整或是當孩子感受到別人的關心時,這些都是讓目睹暴力後的孩子獲得一點點復原的養分,也給予孩子面對任何事情的勇氣,在無形中,家長跟孩子也越來越親近了;在我剛開始工作時,我曾經見證這樣的家庭,從原本照顧者對孩子的情緒行為非常頭疼,孩子也恨不得離家長遠遠的,甚至在服務中家長甚至後悔當初決定獨自照顧孩子,但在家長及孩子經歷了不少的磨合及調整,在我最後幾次訪視他們時,看到孩子無時無刻對著家長撒嬌,而家長也能夠在孩子每次受挫時,都能慈祥安慰著他並鼓勵他,我想,這也是我願意為這份工作再出點力,也非常敬佩這些孩子和家長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