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5:為了孩子著想,我應該要繼續留在家裡和孩子的爸爸在一起,還是選擇離開比較好呢?
![]() |
: |
這是一個相當個別化的問題,每個人所處的環境與條件都不同,也就無法產生一個標準答案。首先,請你先回想並思考一下:「我想要給孩子什麼樣的成長環境」,然後從現在的生活環境出發,重新檢視孩子目前的那些需求是得到了滿足,而那些需求是受到了剝奪,甚至是傷害,而身為母親的角色,你會期許自己該為孩子盡力的部份是什麼?究竟是提供孩子穩定的家庭環境,或者是保護孩子的身心安全,還是其他你認為更重要的因素呢?倘若,你已經清楚了自己想要為孩子爭取幸福的動力,那麼接下來,你也要一併去考慮對你自己來說比較好的決定,換言之,目前的婚姻關係對你的意義,以及你個人對生活的盼望與夢想,都值得你去沉澱與整理,因為除了為孩子著想以外,這更是你開始為自己著想與成長的一個重要起點,而所謂的「為孩子好」應該是要基於你與孩子的福祉而進行的判斷。 由於這可能不是在短時間內就可以付諸行動的決定,建議你可以先將分析一下自己的情況,然後儘量列出你想到關於離開施暴者之後可能會帶來的好處與危機,幫助你可以更進一步思考現在的處境以及對未來生活的規劃。最後,不管你的決定是什麼,你可以讓孩子知道你對他們的愛與在乎,但不要對孩子說:「我都是為了你才離開(或留在這裡)」等類似的話語,這樣的說法會讓孩子誤以為自己要為目前的家人關係負起全部的責任,認為孩子是引發離婚的主因,或者持續的受暴情況也是孩子該負的責任,因而可能承擔不必要且過度的心理壓力。 無論如何,一個沒有暴力威脅的生活是可能存在且值得追尋,暴力絕對不是生活必然的現象。儘管我們都相當期待施暴者能夠改變他的行為,但是改變的唯一途徑只有施暴者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與責任,否則所謂的改變則是要將眼光放在自己身上,不論是規劃、等待離開的可能性,或者尋找社會資源的幫忙、法律保障等,都是你可以為自己和孩子所做的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