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連結Links
校園專區

教保人員協助目睹幼兒之情緒教育

目睹家庭暴力的孩子,可能產生的內在情緒有:驚嚇、害怕、無助、無力、困惑、憤怒、自責、自卑、焦慮、難過、麻木、否認、壓抑、痛苦…等。處理情緒的方式如果是屬於過度向外釋放,適應困擾就會是外向性的攻擊、反社會行為,像是:破壞物品,反應激烈、對同儕威脅要打人或辱罵。如果是屬於過度往內壓抑,適應困擾就會是內向性的退縮與害怕行為,像是:親職化孩童、擔負起家庭功能的責任。因此,情緒教育在目睹家暴幼兒的輔導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以下舉例及實務操作方式供參考:
案例:
小愛是受到爸媽疼愛的5歲小孩,現在就讀幼兒園中班。小愛自小班就進幼兒園就讀,一直以來幼兒園老師對小愛的評價都是活潑、好學,與同儕互動良好。有次突然目睹爸爸在路上對媽媽動手毆打及掐脖子之後,不僅晚上出現做惡夢情形,白天更是緊黏著媽媽,會用身體不舒服拒絕上學。即使到校上學,也表現無法專心、情緒低落,甚至出現頻尿情形。

情緒教育協助方向,教保人員可以嘗試這樣引導:

  1. 指認情緒
    同理回應孩子可能有的情緒,協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例如教保人員觀察小愛低落的情緒,可以給予陪伴關懷,並且同理回應小愛的情緒。老師:「小愛,今天你心情悶悶的,心情不好,提不起精神的樣子。」
  2. 安撫情緒
    允許孩子擁有當下的情緒,協助孩子練習接納和表達自己真實的情緒。例如教保人員可以協助小愛辨識當下的情緒,練習表達且說出自己的心情或感受。老師:「小
    愛,老師會陪著你,你要不要試著說說看現在的感覺是什麼?」,試著讓孩子本身了 解情緒的表現是可以被接納及同理。
  3. 抒發情緒
    陪同孩子練習適當抒發自己情緒的方式。教保人員協助小愛藉由繪畫、黏土創作,或是人偶角色扮演協助抒發情緒,讓其情緒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