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連結Links
分享園地

《友善父母》「你真的離婚了嗎?」:別讓探視成為孩子的二次創傷

橋心理諮商所  何美雪 諮商心理師

 

夫妻是姻親關係,確認離婚後彼此的關係就可以完全結束,但親子的血緣關係卻是永遠的,若父母間的衝突、傷痛並未因離婚而停止,甚至因為離婚帶來的戰爭延續到親子關係,孩子要如何在父母間自處呢?父母將負面情緒轉嫁到親子的會面,當探視成了另一個離婚父母間的角力戰場,不能兩邊都愛的孩子將何去何從?

以我在法院家事調解中常見的對話為例:

當事人A:「我沒有阻止孩子跟爸爸的見面,是孩子自己不想跟爸爸見面的」。

其實媽媽你的確不用阻止也不用說,因為你有多討厭與生氣爸爸,孩子怎會不懂你的心,可能因為愛你也可能因為怕你,所以有意或無意地配合了你的期望,但這將是孩子未來人際關係的縮影~以討好的姿態面對他人,很難相信有真實可信任的關係。

 

當事人B:「每次孩子去媽媽家就只會一直看電視,媽媽有男朋友了,根本不會陪孩子,而且我擔心媽媽的同居人對孩子不利」。

我正奇怪已經離婚四年,而且在此期間的親子會面交往,一直可以順利合作的你們,為何此時爸爸要來爭取監護權?原來是媽媽交男友了,看來爸爸只是法律上離婚,但在情感上還沒離婚啊!親子關係成了爸爸報復的工具之一,幸好在調解中的對話幫助爸爸看見此迷失,也只有夠愛孩子的父母才能從怨恨前配偶的情緒中走出來。

 

當事人C:「孩子的爸爸近半年並沒有依照協議給撫養費,我為何要讓沒有責任的他看孩子」。

沒有負責任怎麼可以享有權利,我理解媽媽的生氣有道理,但其實探視不僅是父母也是孩子的權利。為何連帶懲罰的是孩子應該擁有、享有的親子關係?在法律上這也是兩回事,生氣的媽媽拒絕爸爸的探視,不僅讓自己成了不友善的父母,同時也讓孩子持續涉入父母的衝突,孩子因此不能愛爸爸。

 

你覺得結婚跟離婚哪個較難?結婚的理由多數是甜蜜與期待幸福的,但離婚的理由有許多可能,但代表的不僅是兩人幸福的幻滅,更可能是身心受創下的收場。在法律上的離婚是很明確,但最難的是雙方在心理與情感上的切割才是漫長的過程。在父母離婚的調解過程中,我常看著因探視或監護權爭議來調解的父母,其實是因雙方或單一方長期未能走出離婚情緒,進而衍生出來的監護權衝突,就如上面的例子,我常常聽著聽著,其實心中浮現的卻是已被這對父母衝突淹沒,心靈可能備受關係矛盾所污染的孩子。最典型的是會出現所謂的親子疏離症候群(Parental Alienation Syndrome),意指在父母高衝突關係下,與其中一方有強烈緊密的關係,同時排斥另一方。因為父母持續衝突難合作下,親子探視的時間、頻率、方式、地點,都成了彼此角力的籌碼,指責對方不配合、不勝任親職或不友善父母的另一戰場,孩子想要可以公開愛爸爸也愛媽媽,怎麼卻成了孩子的夢魘?在調解過程中,我常可以感受到父母對孩子的愛,但更常常是被對方的怨與怒所淹沒了。

 

其實探視的安排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需求,而是孩子身心成長與發展的必須。但因父母分居或離婚衍生的子女探視問題,初期有時難免需要彼此的磨合,找到最恰當的平衡點,但探視能否有利孩子的身心發展,端賴父母健康的心態。提供幾點給需要安排探視的父母參考:

  • 既然放棄做夫妻,就也放棄你們教養要一致的原則

即使是同住父母都常會有教養不一致的問題,你面對的現實就是你必須和關係失和的對方一起做父母,你們之間的落差是可預期的,你們之間也有溝通的困難,所以不要奢望對方能配合教養,你也無法因為他不夠好而剝奪他的親權。

  • 離婚後可以做朋友是模範生,但至少可以做同事

離婚後的父母仍可以做朋友實在是極少數,但如果把孩子視為是共同的公司產品,彼此就成了同事關係來繼續合作照顧孩子。進一步而言,朋友與同事有何差別?前者期待對方可以理解或協助,後者就只是工作上的合作,各自把分內事最好即可,而這是你為孩子所做的基本努力。

  • 與其擔心對方不夠稱職,不如讓孩子可以放心跟你說真話

在孩子面前指責對方是個不稱職父母時,或許你所言皆有道理,但更重要的是你的指責雖然不是罵孩子,但卻是因孩子的描述而生氣,是否讓孩子漸漸無法跟你自在說真話?既然擔心孩子沒有受到好的照顧,那更需要讓孩子可以安心跟你分享,你才能了解孩子與對方生活的真實樣貌,如孩子確實因此有危機時,方能掌握相關訊息。

  • 親子時間不是關鍵,能相互陪伴的親子關係才是真愛

監護權在孩子成年後即失去意義,擁有監護權卻失去親子關係又如何?你的孩子將不會是你的孩子了,擁有能溝通有愛的親子關係才是永遠。在親子會面交往時,以物質討好的親子關係,將永遠無法取代用心陪伴的互動。

  • 接受孩子可以在你面前愛一個讓你怨恨的人

對於許多父母而言,這是很大的挑戰,尤其平常都是你照顧孩子,承擔許多管教責任與壓力,但對方可能只是每月來探視兩次,卻反而跟孩子有輕鬆的親子時間,有時會讓主要照顧者嫉妒甚至埋怨孩子不懂事。其實高品質的親子關係並不是只有歡樂,而是能一起面對成長的壓力與衝突,但也因為經得起風雨考驗,才更顯親子情感基礎的堅實,協助建立你當父母的自信。

 

現實就是「法律離婚一張紙,情感離婚一長路」。但只有情感真的離婚才可能做友善父母,探視也才不會成為孩子的再次創傷,扭曲孩子的內在成長。

最近看了「女傭浮生錄」影集,主要在描述一位年輕媽媽經歷婚姻中的情緒暴力後,為了不讓年幼孩子複製自己的成長夢魘而努力蛻變與成長的過程。在影集最後,原本要爭監護權的爸爸警覺到自己跟孩子單獨相處時,因自己情緒的失控而差點傷害到了孩子,因而放棄爭奪監護權,感動的媽媽也表示歡迎他可以隨時來探視孩子時,他說「我會先讓自己改頭換面,然後我會經常來看她」,我相信這位年輕的爸爸因為真的愛孩子而選擇放棄,卻也因為他的放棄而得到更多孩子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