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父母》孩子的探視焦慮,我該怎麼辦?
諮商心理師 陳盈心 撰文2019.10.17
每當探視來臨的時刻,您可能會發現孩子和自己的情緒,似乎變得不同。孩子可能因為久未見到另一方父母,加上先前事件的發生,對於未知會有緊張感。這樣的緊張與焦慮程度,也許是5分(0-10分)。然而,如果家長對孩子前去探視出現過度擔心的表情、語氣、叮嚀、詢問,則孩子很可能會延伸出不同感受,而讓焦慮的程度升高到8-10分。例如:覺得自己前去探視似乎是背棄了一方父母,而顯得更為不安。因此,為了幫忙孩子內心的穩定,可以先回到自己身上覺察,當探視前來及無法看見孩子的期間,有哪些自己的內在想像會出現?而該些想像會如何影響您的身心反應與親子互動呢?曾目睹家暴的孩子們,通常對於父母的情緒與反應是敏感的。在內心也常感到不安。因而更需要穩定的家長來協助孩子心安。家長的緊張焦慮感,容易讓孩子無法表達內在真實的感受。所以,可以嘗試做的是,回到自身,減少預設立場,打開內心的彈性,來幫忙孩子。當家長的情緒平穩,孩子也較能表達真實的想法,並透過您的安撫與引導來緩衝內在情緒的起伏。同時,若孩子能持續由您這邊感覺到被接納與允許,也將能提升孩子的安全與穩定感,增加親子關係的品質。以下整理幾個家長自我觀照與照顧孩子探視焦慮的方向,提供參考: |
||||
一、 |
覺察是否有些在過去伴侶關係之間感到受傷的心情會出現,而影響我面對孩子去探視 ?嘗試覺察自己的想法、情緒、身體反應及行動,並區分自己的感受與孩子的差異。 |
|||
二、 |
孩子在探視前/後的哪些言行反應,會比較容易引發我的情緒(例如:擔憂、焦慮、緊張…等)?練習覺察,並降低習慣性的反應。幫忙自己在事件處理之前,先緩一緩,再因應。這樣通常會帶來比較合適的結果。 |
|||
三、 |
照顧被引發的不舒服情緒。透過找合適的朋友討論、自由書寫、繪畫、自我對話、運動…等方式來幫忙自己抒發、調適、釐清感受,觀照自己的心。 |
|||
四、 | 安穩自己後,再提供孩子安心兩寶: | |||
1. | 一寶:提供你較放鬆而溫和的表情與身體姿勢;這個會幫忙孩子面對探視將到或回來時感到相對的放鬆。因為您帶出的訊息是安穩的,孩子會受到影響,而減少內在的擔憂想像。 | |||
2. | 二寶:接納的語言與說明;語言是具有力量的。 | |||
(1) | 讓孩子知道,夫妻的分開,是爸媽自身的議題。孩子仍可以放心各自跟爸爸或媽媽相處與說話。這樣可以避免孩子因為忠誠議題而感到為難與糾結。 | |||
(2) |
讓孩子知道,他們的分享,有時候家長沒有辦法共鳴(例如:愉快),是因為依舊會有無法做到的時刻。這是家長自身的困難,而不是不喜歡孩子跟對方相處或討厭孩子。 |
|||
透過類似上述的說明,可以讓孩子理解父母的狀況,幫忙孩子接納自己的經驗,而減少自責與擔憂。孩子較能知道,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而是爸媽也有自己的限制存在。透過您的說明,孩子的安心感將會提升。 | ||||
五、 |
平日:創造溫暖的相處時段。孩子面臨父母的分開,有的是感到鬆一口氣,有的是感到難過,有不同的反應。然而,目睹家暴的場景畫面或聽見與感受到的氛圍,很可能依舊被放在孩子的心底。因此,平日的協助,亦可以幫助孩子逐漸的由動盪至安穩。透過刻意創造優質的陪伴時間來進行。每天安排至少15-20分鐘的相處時刻,關掉電視/手機,讓周圍不受干擾。可以播放溫暖的純音樂來創造氛圍,再透過說故事、一起做勞作、玩遊戲、捏麵糰、分享…等方式,讓輕鬆進入關係之間。那個時刻,因為不涉及管教,孩子們通常可以較放鬆,也就有機會聽到他們單純想說的話。當家長嘗試在遊戲或互動中了解孩子的心情,並接納孩子可以跟自己有不同的想法與情緒,給予溫和的回應,那種在一起的溫暖陪伴,就會像是一個打開雙臂的港灣,讓孩子在遇到焦慮事件時,能透過您的引導與安撫,回到安穩的狀態中。 |
|||
因為每個家庭所遇見的狀態不見得相同,但如何因應孩子的焦慮情緒,其核心是提供一個安穩的陪伴。是以,先回到自身來觀照,安頓自己,將是一個路徑,以上提供家長們思考與嘗試。 |